报道全文如下:
日前,香港六和免费资料申报的土木工程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获批“贵州省科学家工作站”,实现了该校土木工程学院省级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高质量的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勇看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品牌打造 党建引领有力度
如何实现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凝聚全院师生员工的力量去实现发展愿景?
这是摆在土木工程学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香港六和免费资料土木工程学院外景
2023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学院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面向师生开展“我与学院共发展”大调研大讨论,引导师生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土木工程学院?怎么样建设土木工程学院?”
随着大讨论的逐渐深入,思路和举措逐渐明晰。
那就是通过“建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教师党支部在“红飘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我们向上对标‘黔进先锋·贵在行动’,向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凝练出了‘土木先锋·智建未来’的党建品牌载体。”彭勇向记者介绍,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进一步增强对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的政治意识,赋予“土木先锋·智建未来”以“培养红色工程师、服务新型城镇化”的使命任务和“一起智建美好生活”的价值内涵。
一年多以来,“土木先锋·智建未来”的品牌获得师生的认可,在这个品牌的引领下,教师热心教学科研、学生专心求学进取、干部舒心干事创业,成为凝聚前进力量的先锋旗帜和强化党建引领的重要抓手。
典型选树 “双线”融合有态度
5月10日晚,香港六和免费资料蕴华楼大礼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土木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大会暨第一届“土木之星”表彰大会对48名学生、10名教师以及1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土木工程学院召开学风建设大会暨第一届“土木之星”表彰大会
这是该院围绕高校“五大职能”和学生“五育”评价,用“土木之星”命名激励表彰体系,下设10个表彰类别。
“凝聚‘进’的力量,涵养‘好’的学风,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努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红色土木工程师。”彭勇道出此举的目的和意义。
在土木工程学院,“人”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的关键一招。
学院党总支把从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指标概括出的“党组织-党员-榜样-机制-项目-品牌”党建工作线与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来的“学科-专业-平台-团队-项目-成果”内涵建设业务线融合,深化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机融合。

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学院(参赛学生:周毅、龙金成、陈锐,指导教师:沈汝伟)荣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去年以来,教师党员徐桂弘教授获第八批“贵州省高层次(百层次)创新型人才”称号;院长贺明卫领衔申报并获批的“贵州省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与智能防灾工程研究中心”,实现了省级平台的突破;张志俊教授讲授的《桥梁工程》获批第四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类三等奖,并入选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展示;学院新增省级金课4门,学院学生在7类教育部学科竞赛中获奖88项(其中,国家级奖34项,省部级奖项54),获奖学生278人次……
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在“双线”融合的带动下,土木工程学院在党建与业务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资源整合 协同育人有温度
不久前,在梦湖居“一站式”社区的土木工程学院3楼党团活动室,一场“辅导员进社区”就业指导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刘兵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为同学们深入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对同学们的简历进行了全面诊断,指出每一份简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活动最后还进行了模拟面试,提高同学们面试能力与技巧。

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勇给学生党员上党课
“通过培训,增强了我就业的信心。”卢刚刚同学表示,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职业生涯。
在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贺明卫看来,如何做好“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工作?校内外资源整合是关键。
近年来,学院探索构建“‘党建 ’协同育人共同体”,整合学院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实践教学基地、“三立”工作室、易班工作站、“一站式”梦湖社区资源,发挥育人场域作用,一体统筹育人资源,通过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注重发挥“敏学力行、守正创新”的院训和“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院风,不断丰富文化育人特质。

学院学生参加“创之星”建筑模型设计大赛作品
此外,土木工程学院还注重强化“创之星”建筑模型创意大赛和结构设计竞赛等的带动优势,发挥以赛育人特长。不久前,土木222班陈明贤同学在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建筑成图赛道)中荣获一等奖,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教育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近百项。
“支部建在易班上、学习放在易班上、活动开在易班上、服务做在易班上、榜样树在易班上”的“五在易班”工作法,让土木工程学院推进线下线上同向发力。目前,学院通过官网、易班、贵理工微土木微信公众号等“两微一端”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传递良好的网络育人氛围。
平台建设 特色发展有高度
特色发展是“新工科”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去年11月,围绕理工科强化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全省土木类首个“智能建造”微专业试点在香港六和免费资料土木工程学院正式启动,并面向2021级相关专业招收了34名学生,按照新工科的“新”理念,推进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张志俊教授(右一)在讲授《桥梁与隧道》课程时听学生介绍参赛作品设计思路
据了解,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使学习者通过灵活、系统地培养,能够具备该方面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每个微专业一般设置5-10门左右课程、10-20学分左右,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即可获得微专业证书。
微专业仅仅是土木工程学院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学校“特色强校战略”引领下,学院围绕“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学院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有效对接,着力提升教育供给能力。

学院赴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贵州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合作交流
2023年,学院牵头与中建科技贵州有限公司和华谊联盛等企业成功申报“贵州省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与智能防灾工程研究中心”,实现了省级平台建设“零”突破。2024年与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梅国雄教授合作成功申报土木工程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此外,学院还积极与古巴、巴基斯坦和国内行业专家开展合作,赋能平台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共同写好大地论文工程。
冬日的清晨,立于敏行楼下的那块“土木之功,止于至善”景观石,正见证着贵理工土木工程学院稳健踏实的步履。
来源:天眼新闻
一审:田 蕾
二审:杨文斯
三审:彭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