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动·名师论道”——建规学院“思成讲坛”开讲啦!

2024年12月30日 20:41  点击:[]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学术因交流而进步。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积极推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三个专业办学提质增效,推进学院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提高我院教师的学术能力与教学水平,拓展学生专业认知视野。12月26日下午,我院特邀华南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与设计类知名教授与我院师生在知行楼六楼 607 会议厅一起开展“四校联动·名师论道”建筑与设计类学术研讨会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思成讲坛”学术报告会。

学院党总支书记袁小松主持学术报告。袁小松在主持时说,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来自省内外四所高校的国内建筑与设计类的几位著名学者、教授莅临我校,一起举行“四校联动·名师论道”建筑与设计类学术研讨会。我们以“思成”为名,在对已故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设计学家、艺术家,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之子梁思成先生表示崇高敬意的同时,本着敬仰先贤、继承精神、光大学术、善思善成的初衷,努力为全院师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开阔眼界的平台“思成讲坛”。希望全院师生以此为契机,更加自觉提升学术修养,积淀专业底蕴,更好成长成才。

出席本次学术报告会并担任“思成讲坛”主讲嘉宾的有: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建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赵兵;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教学名师何璘;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师范专业论证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香港六和免费资料教授郭晓节。

四位嘉宾分别作“思成讲坛”第一讲至第四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体教职工及各专业学生代表80余人参加学术报告会。

唐孝祥教授以《中国民居建筑研究历程回眸》为题作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唐教授从民居建筑学术研究、民居建筑保护利用与创新、民居建筑学科创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民居建筑方面的研究心得,讲述了有关民居建筑方面的学术前沿问题。他对民居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以古照今,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其讲解富有内涵又不失风趣,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唐孝祥教授勉励我院师生要有对学术深入研究的态度,并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探索学术前沿。

赵兵教授以《面向未来的特色类高校建筑类学科建设与发展探索》为题作学术报告。他从建筑类学科面临的新形势、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机遇、新工科背景下特色类高校应用型建筑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建筑类专业办学及评估历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同时,他还专门就与香港六和免费资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合作思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在报告时说,建规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应着眼长远,在当前建筑类学科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并有所作为。

何璘教授以《思政引领 融合创新 赋能乡村----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乡村振兴实践>的建设》为题作学术报告。她围绕课程简介、建设思路及教学实践、建设成效三个方面,坦诚而详实地向大家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乡村振兴实践》的建设路径与方法,对现场师生颇有启迪。她在讲座中特别强调,大学的学习,社会实践极为重要,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郭晓节教授以《非遗与设计----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发展》为题作学术报告。郭晓节教授图文并茂与极富艺术性的课件让人眼前一亮,她用大量生动而鲜活的实例,阐述了自己对非遗与设计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所得。她在报告中说,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她希望与会师生要更多深入田野,在民间发掘更多优秀的设计因子,从而提升设计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在现场交流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嘉宾们耐心解答,与会师生深感受益匪浅。

与会师生表示,四位专家的讲座内涵丰富,妙语连珠,是一场难得的学术上的饕餮盛宴,“思成讲坛”的开办,将会对师生学术素养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成讲坛”正式开始之前,袁小松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建规学院的基本情况。与会嘉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学院楼道文化陈列及建筑学专业师生科研团队工作室,并高兴地同与会师生一起合影留念。

文字 | 李博文

图片 | 金停安 罗川 卢盛凯

审校 | 周红韵

编审 | 袁小松

关闭当前窗口